部分内容需登录内网后查看!
MENU

Welcome to Our Group!

课题组长:程志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获得者


教育经历

1998.09 – 2002.07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系 理学学士
2002.09 – 2007.07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硕博连读 凝聚态物理博士


工作经历

2004.07 – 2005.01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物理系及实验物理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7.07 – 2011.07 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 化学/物理系及纳米科学与工程中心 博士后

2011.08 – 2017.0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研究员

2017.09 – 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学系 教授


研究方向

1.先进扫描探针显微学,新型和功能化扫描探针技术与仪器

2.低维量子功能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制备及其物性调控

3.原子尺度结构及其力、电、磁等特性;微纳米尺度物性表征与测量


学术荣誉

      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5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4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14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及首届学科交叉与创新奖
      2013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3
Nature》年度图片
      2013
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技术百人计划)
      2013 
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人才培养: 拟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3名。欢迎对低维与表面物理、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低维量子功能材料等感兴趣的的学生报考!联系方式:zhihaicheng@ruc.edu.cn


目前,以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原子力显微术(AFM)为核心的扫描探针显微术(SPM)已经发展成为前沿科学及应用基础研究中探测表面 和低维凝聚态物质结构、性质及功能的核心技术之一。我们课题组长期专注于先进扫描探针显微技术(Advanced SPM)发展及其在低维和表面物理领域内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多项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在尖端仪器研制、改进和新实验技术方法等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 究经验。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包括 Science 1篇,Phys. Rev. Lett. 4篇、J. Am. Chem. Soc. 1篇、Nano Letters 4篇等,部分研究结果被Science MagazinePhysical WorldScience DailyNanotechwebNanotechnology Today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大量著名科学媒体报道,并入选《自然》杂志的年度图片、《科技日报》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科技部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申请扫描探针技术相关专利多项,出版《振幅调制原子力显微术》译著1部,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 议,如国际纳米科学与技术会议、中国纳米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真空学会和中国化学学会年会等做邀请报告。目前,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显微仪器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量子传感于精密测量仪器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


Welcome to the Cheng group at RUC! We are an experimental group focused on the Advanced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ies (SPM)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Low-Dimensional and Surface Physics. The Cheng group at RUC invesigate a wide range of novel quantum materials, such as 2D atomic crystals (metals, semiconductors and insulators), topological insulators, multiferroics,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systems, by topography imaging and propert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of SPM at both atomic and nanoscale level. We aim to uncover novel quantum phenomena, and to explore theri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latent relations between atomic structures, nanoscale properties and macroscale phenomenas.


Group-2016.jpg